只有提升火药的威力,才能解决火器射程上的缺陷。
可眼下二炮局尚未搭建起来,各种物资没有到位,朱允炆只能将目光投向了火铳、火炮之上,提笔开始绘制步枪结构草图。
小时候还打过猎枪,熟得很。
定远城。
郁新站在城墙上,看着安置在城外的百姓,眼窝深陷,略显沧桑地问道:“有多少灾民了?”
黄子澄拍了拍城墙垛口,严肃地回道:“加之前灾民,已达到两万三千余人,不止是怀远一地,颍州、五河、固镇等地,也有难民闻讯而来。人是跟着粮食走的。”
“朝廷的旨意,你也看了,认为可行吗?”
郁新有些忧虑。
皇上的旨意很清楚,就是以工代赈,让灾民去京师打工赚钱去。
如果这是一道强制性的旨意,郁新会认为不错,执行起来容易,把人一窝挪,送到京师便是,只要路上多注意点,保护好妇孺老弱,并不会出多大问题。
可这是一道倡导性质的旨意,不作强制要求,去不去京师,灾民自己决定。
这也就意味着,有人会去,也有人会留下来。
定远赈灾主力也就那么几十个人,加上定远衙役,还不到一百人,若是再将这部分人手分出去一半去护卫灾民去京师,那自己手中的人手,岂不是捉襟见肘?
到时候自己就得亲自去背粮食,煮粥,拿着棍子巡逻,维持治安了。
“皇上的旨意是对的,郁阁老,这定远城虽然不缺粮食,但缺乏过冬衣物,眼下已是八月初,尚还好说,若是等到十月,北风凛冽,他们可就会有人冻死在外面,毕竟,城中已无更多安置之地。”
黄子澄看了看秋日的天空,凝重地说道。
郁新长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若是灾民都不愿前往京师,如何是好?”
定远城毕竟只是县城,物资十分有限,若不是调动卫所军粮、瞿佑带商人屯粮、各地商人听闻高价不断运粮,粮食供应都会出问题。
眼下最主要的矛盾,已经不是吃饭问题,而是保暖问题。
八月的夜已经有些凉,这还好说一些,盖个衣服,点个火堆也能熬过去,可再冷下去,就靠着这些人身上的单衣,活不过冬天。
“尽人事,听天命!”
黄子澄严肃地回道。
郁新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便对雄武成道:“在县衙、城中、城外,张贴朝廷倡议,找一些衙役、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