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主要集中在临安地区。
这样一来,赵瑗以临安为试点,进行裁汰改革,一旦成功,也就等于在全国取得了成功。
改革实施后,第一批就罢逐了青吏三百多人,朝廷百司各个衙门里只领俸禄不干活的冗官七百多人。
这些还只是严重不符合留用条件,根本无需仔细勘筛,就属于完全不合格的人员。
不过,赵瑗本以为裁撤的青吏会比较多,毕竟官员应该比吏员更符合常理。
结果……这一次,吏员只裁了三百多,裁撤的冗官却有七百多人,竟然比裁汰的青吏多了一倍还不止。
这倒是让赵瑗对于大宋的冗官现象之严重,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官员竟然比吏员还多,动口的比动手的更多。
衙门里一个一个的全是官,干活的却没几个,简直是岂有此理。
再想到大宋名目繁多的俸禄待遇,除了正职俸禄之外,还有匹锦、职钱、禄粟、增给、公用钱、给券等诸多名目发放的钱财。
而这些冗官,也都在享受着这些待遇,一向忠厚的赵瑗也不禁发起狠来。
他对赵璩道:“璩哥儿,你帮为兄记着,等裁汰冗滥官吏的事情顺利完成之后,朝廷就要着手改革支出冗滥的问题,糜费甚巨啊!”
……
杨沅是在放衙回家的路上,接了樊举人上车的。
牛车驶过一个路口,早已等在那里的樊江便一猫腰,趁着车行缓慢,进了车子。
他现在还在临安府任职。
杨沅刚刚调去都察院,如果每到一个地方,就把自己人马上调过去不太妥当。
而且樊举人起点太低,去了都察院的话,连个监察御史都做不了,还不如留在临安府。
在这里他职低而权重,临安府的大事小情,都瞒不过他的耳目,而且还都能插上手。
杨沅坐在车中,问道:“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樊江兴奋地道:“进展非常顺利!”
樊江就把这些时日以来,国子监、太学、武学诸学子们就张宓一案的判而不死,继而上溯根源的事情对杨沅介绍了一遍。
学生们引经据典不断“考古”,发掘出许多对士大夫阶层“法外开恩”的案件。
通过这些案件,他们确信,正是因为这种不合理的规矩,使得许多官员贪赃枉法肆无忌惮,沉重打击了朝廷律法的威严,使得百姓深受其害。
临安府一连出现的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