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1年4月2日,晴,微风。
徜徉在河间地区松软的冲击平原上,呼吸着带着青草味道的清新空气,沐浴着温暖柔和的阳光,田星觉得感觉好极了。这里是乌江以西、巴拉那河以东地带,也就是东岸人俗称的“河间”地区当然此时这里理论上还是西班牙王国的地盘。
囿于《巴拉多利德和约》的条款,西班牙人仅仅能够在河间地区修建一座驻兵点,驻扎少许士兵(具体数目有限制、就连火炮的口径和数目也有限制),使得这片广阔的土地成了两国之间事实上的缓冲区。
如今这片辽阔的缓冲区内,有着数以万计的克兰迪原住民其中既有本来就居住在乌江两岸的克兰迪部落,也有当年起义失败后被迫流窜过来的西部克兰迪人。这些人说实话并不和睦,或者说是处于一种敌对的状态下,造成原住民之间这种紧张态势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一条还是对土地等资源的争夺。
其实克兰迪人这个称呼,还是西班牙人划分的,他们将拉普拉塔西部、中部以及乌江两岸的一些原住民通通称呼做克兰迪人,这非常之不科学。事实上在辽阔的拉普拉塔大平原上,分散居住的几十万克兰迪人根本不可能是同一个民族、持同一种风俗、操同一种语言,比如西部内陆的所谓“克兰迪人”以农耕为主,中部偏南的以放牧为主,中部偏北和东部森林沼泽区的原住民则以采集狩猎为主。风俗文化差异如此之大。怎么可能是一个民族呢?
西班牙人懒得仔细区分他们。就随便给他们安了个名头克兰迪人。而讽刺的是,东岸人也差不多,他们同样没兴趣去了解、倾听这些原住民的声音。对于这些野蛮人,有了解的必要吗?这是很多东岸人的想法。
田星本人也是如此,作为情报系统出身的干部,他天生就比一般人狠,对自己狠,对敌人更狠。这些年来。东岸陆军和民兵在雅库伊河两岸、湖西丘陵地区已经陆续杀伤了二万以上的瓜拉尼人、驱逐流放了三万三千余人,抓走做奴工的数量更是无法确切统计因为煤矿、砖窑厂、石灰厂、采石场几乎每天都有瓜拉尼奴工死去,又每天都有新的奴工被送来,而统计这些奴工数字的花名册也“不慎”被火烧过很多次,因此确切人数已经很难考证了。
对于瓜拉尼人如此悲惨的境遇,国内不是没有圣母对他们抱以同情之心,并不断奔走呼吁给予瓜拉尼人正式的国民待遇。但田星对此一向是嗤之以鼻的,对国家强力压制这种声音、搜剿销毁为瓜拉尼人呼吁的书面作品、同时加大力量打击原住民的政策举双手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