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本无路,走的次数多了,自然有了路。
谢慕白牵马前头,照着北方前行,弯弯绕绕,来到汤口。
天色将黑,众人下马,挤进集镇,分成数队,找好宿头,用过晚饭,漱洗汗水,倒床就睡。
翌日一早,吃过早饭,谢慕白带着白玉天、张燕儿、卓一飞、胡燕青、江莹莹五人走向集市,吃的、穿的、用的,见到就买,只要用得着,通通不嫌多,就愁拿不动。
白玉天恍然大悟,谢老头不愿在外头的客栈静养,就是为了省下银子买东买西。不过也没办法,谁叫他是长者,又穷,自己是晚辈,口袋又有着银子,只好委屈自己,乐呵呵出钱又出力。
谢慕白购齐了想购买的物品,装好袋,挂上马背,等到人群聚拢,迈开步伐,直指天都峰。
众人一路跋山涉水,观赏着美景,抹擦着汗水,身苦心乐,话语连连。
白玉天有一事不解,问了出来:“谢老,这山明明称之为黄山,江湖人士怎么不称呼你为‘黄山一剑’,而称呼你为‘黟山一剑’?”
鲍大雷微微一笑,接话道:“黄山,俗称黟山,因产黄檗,又称黄檗山。唐明皇好道,因传说黄帝曾与仙人容成子、浮丘公在此炼丹成仙,于天宝六年,将其改名为黄山,意欲皇家之山。我们武林人士,除了受到朝廷的欺负,几乎跟皇家挨不上半点干系,自然愿意袭用旧名,以黟山相称了。”
胡燕青走在一旁,轻声说道:“师父,诗仙李白在诗文里说,黄山四千仞,七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这山真有他说的这般美吗?”
谢慕白温温一笑,轻声答道:“有没有诗文里说的那般美,说不好。不过,几十年下来,足迹大江南北,怎感觉它山各标一格,不能变化,乍见则佳,惯看则厌。黟山则不一样,体兼众妙。雄伟,可攀比泰山;险峻,可攀比华山;飞瀑,可攀比庐山;巧石,可攀比衡山;烟云,可攀比雁荡;清凉,可攀比峨嵋。”
言语之间,好有一种“五岳归来不看山,黟山住下不想岳”之意,让人甚感不虚此行。
鲍大雷插话道:“黟山峰峰挺秀,石石标新,探之不穷,玩之不尽。每次身临其境,真情真意填满一腔,真想大喊一声,一吐为快。”
白玉天见鲍大雷停了下来,欢言道:“鲍老,即是不吐不快,那就尽情地喊出来吧!”
鲍大雷甚觉有理,欢欢一笑,朝着前边峰峦峡谷大喊一声:“长廊满壁墨淋漓,七十二峰尽是诗。大矣!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