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不良人 > 第一百章 时代变了

第一百章 时代变了(1 / 1)

从楼船上下来,到返回熊津都督府的路上,苏大为的在反复想着李勣跟他说的那些话。

像李勣这样的名将,用兵方略只怕早就成竹在胸,特地与苏大为私会,就算有军务方面的需要,也绝不是最主要原因。

他的意图,不在说了什么,而在于言外之意。

那会是什么?

苏大为骑着马,在亲信士卒的护送下,缓缓走着。

眉头越锁越深。

他想到了。

李勣说了那么多,其实内容什么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透出来的一种感觉。

一种对大唐未来的隐忧。

大唐建立到现在,不过四十四年。

但是疆域已经扩张到极致。

古未有之。

百姓生活富足,从中东西域各国的香料,药材,珍宝技术,金银财赋,随着河西走廊源源不断的输入到长安。

再通过长安,反哺大唐天下。

而大唐的丝绸,茶,瓷,各式药材,技艺,也通过河西走廊传遍西域。

从西方,到东方。

从倭国到南洋诸岛,所有的藩属小国,哪怕是化外之民,都与大唐建立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奉大唐为宗主。

称大唐皇帝为天可汗。

而做到这一切,大唐只用了四十余年。

现在的国势,正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熟知历史大势走向的苏大为却清楚,伴随着苏定方等一批老将离世,大唐的武德,将迅速回落。

特别是唐军与吐蕃开战,并两次败于论钦陵之手。

唐军不败的神话,自此褪色。

而且苏大为还隐隐感觉到,对李勣话里的这层意思,自己居然还颇为赞同。

制度只是底线,并不是帝国强大的必然条件。

最重要的是开国的那些人。

在经历隋末大乱后,所有的人杰,高素质的军事、政事人才,集中在那个时期大爆发了。

而其中集大成者,站在金字塔尖的那个男人,正是天可汗,李世民。

他东征西讨,以七年时间,打下大唐天下。

此后又数年,将一直威胁中国的东突厥,一战给灭掉。

一统漠北和西域。

成为万国来朝的天可汗。

而且不光是军事胜利,承袭隋制的大唐,还能做到政治开明。

同时还拥有高素质的文官集团。

再加上李世民本人,高明的政治手腕,大局观,开阔的胸襟。

这才一手铸造了大唐的辉煌盛世。

可惜,这世间没有谁能万世不朽。

天可汗,太宗皇帝驾崩后,许多东西,已经开始变味了。

就如府兵制度。

在太宗时期的府兵,和如今的府兵一样吗?

苏大为记得,前阵子刘仁轨给李治上过一次书。

里面提到,在太宗在的时候,还有今皇李治刚登基的时候,将士如果出征战死沙场,朝廷都会派特使慰问祭奠,还会把牺牲将士的官职爵位,转授给他们的子孙后代。

但从前年,也就是显庆五年开始,这些奖赏都没有了。

更让人无语的是,等到了平百济、围平壤的时候,不仅牺牲的将士没有了赏赐,就连有功的人也不一定有奖赏。

所以苏定方打下百济后,为何要纵兵劫掠,甚至不惜对投降的百济民众举起屠刀。

根源便在这里。

底层将士皆怨,若是不能平息他们的怒火,给予他们奖励,别说平百济,搞不好将士会有哗变之险。

让人当兵卖命,连卖命钱都不给。

这实在是有些过了。

而且立功之人,也得不到赏赐。

如此,下面的人谁还愿意打仗?

李勣说得没错,太宗在世时,打仗都是速战速决,常在数月时间,便取得决定性胜利,然后缴获颇丰。

比如李靖打完东突厥,萧瑀就弹劾他纵兵抢掠,唐军缴获的战利品,光是上交朝廷的就有牲畜几十万头,俘虏人口十来万。

打吐谷浑时,契苾何力和薛万彻又俘获了二十万头牲畜。

打高句丽,李世民迁徙到中原七万多人,又俘虏了五万匹马,五万匹牛,攻下十余座城,城里的财货也扫掠一空。

这样作战,不但没有损耗,唐军反而越战越强。

凡参与作战的将士,能得到丰厚的赏赐,因此人人用命。

但是现在,坐在龙椅上的已经换了新皇李治。

对军人待遇的苛刻,从李治登基真正掌权后便开始了。

只是直到现在,恶果才开始呈现。

想到这里,联想到李勣说的那些话,苏大为不禁在马上叹气。

这种情况,他知道归知道,但却也无法改变。

毕竟,这一切,是皇帝的决定。

苏大为一直认为,一个国家从进取,到收缩,不是一瞬间发生的,都会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便在于上位者的心态。

一但开始打压军人,剥削军人的待遇,降低军人的地位……

这样的军卒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保持住尊严和战斗力的。

唐军府兵早期上位者的赏罚分明。

到现在的府兵,为了卖命钱,不惜挥刀向那些藩国小民,这其中的差别,令人难过。

是大唐没钱了吗?

李勣方才确实说过,现在的战事,延绵日久,常以年记,比起太宗时,耗损国力太大了。

但这绝不是朝廷克扣军人赏赐的理由。

大唐如今的摊子是大了,人口是更多了。

但大唐也变得更富庶了。

从东至西,往来长安的商旅络绎不绝。

物华天宝,应有尽有。

长安之富庶,为世界之首,东亚之中心。

钱,自然是有的。

但关键是这些钱用在哪里。

今年重新开始修的大明宫,还有重新营建东都洛阳。

又封洛阳为神都。

武则天同时十分崇佛,大兴土木兴建佛寺。

宫中用度越发奢靡。

而且听说李治的身体最近一直不太好。

身体越不好,就越崇佛信道。

希望借助佛道两门之法,能延年益寿,使身体强健。

于是帝都崇佛之风,也越发兴盛。

而且李治还给自己上谥号,叫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唐以前,皇帝一般用谥号称呼。

而自唐以后,皇帝都用庙号称呼。

就是因为李治和武由天,太喜欢给自己加谥号了,加得一长串,称呼时极不方便,最后只能用庙号来称呼了。

想到这里,苏大为也只能在心底说一句:大人,时代变了。

现在站的位置,是历史的转折点。

大唐的极盛,也就这两年了。

打完高句丽,达到历史上唐朝疆域的顶点。

接着与吐蕃开战,打破不败之神话。

成为大唐武德盛极而衰的开始。

苏大为暗自摇头。

这些他只能做为见证者,最多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提拔一些像黑齿常之、娄师德这样的将领。

至于更多的,非是他一人可以改变。

暂时只能如此了。

对了,李勣跟自己说了这么多,这话里话外的意思,难道还真是想做一个纯臣,希望以后自己能扛起唐军的大旗?

呸,这个糟老头子坏的很,哪有那么善良。

大唐的武将文臣中,大致有两类人。

一种是擅于谋国,为国家奔走,不惜性命。

比如苏定方。

还有一类,便是如李勣这种老狐狸,擅于谋身。

他们当然也希望大唐兴旺,毕竟大唐好,他们才能更好。

但是在这之前,首要保住自己。

绝不会轻易舍身。

这才是李勣的底色。

否则也不会在李治当年向他求问废后之事时,说出“此乃陛下家事”这样的话。

多半,还是想着以后能照顾徐家一二吧。

可惜他儿子徐敬业太坑。

苏大为暂时没有为老狐狸家族舍身取义的想法。

李勣那边的事,暂时告一段落。

接下来一段时间,苏大为都在忙着为即将开始的征高句丽做准备。

好在李勣也没有再找他,使他可以集中精力。

时间过去一月有余。

这一天,苏大为的熊津都督府,收到自对马岛传过来的信。

信是唐军的海船跨过对马岛,沿着半岛海岸线行驶,最终在熊津港登陆,带给苏大为的。

寄信的人,是安文生。

“阿弥安康否?吾在九州筑紫揖礼,十天前,我军已经进兵倭国本州……”

安文生的信,主要是交代唐军在倭国的情况。

四国距离九州很近,基本是望风而降。

唐军没费多少力气。

不过在本州上,唐军还是遇到一些阻力。

当然,现在唐军还是顺利的登陆了本州,已经取得了立足点。

后续可能会有一些战事,但安文生对此依旧保持足够的乐观精神。

表示年底以前,应该可以收服倭国全部列岛。

苏大为看着信,反复看了几遍。

他心中有一副关于倭岛的大致地形图,将脑中地图与安文生提及的地名一一对照。

方知唐军现在已经战据了后世的鸟取和冈山,距离后世的神户和大阪十分近了。

这让他的心情不免有一丝激动。

若占据了大阪,唐军再向前,可占据后世的京都。

接下来便是奈良。

后面还有名古屋、长野、新泻、神奈川、东京、福岛、东城等一系列重镇。

当然,都是后世的地名。

这个时代,本州中心的位置,也有一处叫中国,全本州称为苇原中国。

正是神话时代,天照大神与须佐之男命后代争夺的地方。

如今,这一切看起来并不太遥远。

若是按安文生的构想,年底前不但能收服本州,还能一直推兵到北海道和库页岛上去……

除了提到用兵之事,安文生提及最多的,便是苏大为临走前,在倭国留下的一套制度。

当时安文生和高大龙对这套制度都极为赞许。

问苏大为此法何名。

苏大为想了半天,丢下一句话:“此法为,革命改造。”

最新小说: 女相倾国:冰山王爷盛世独宠 吃货小狐妻:相公碗里来 抗日之活着再见 弃妇再嫁:萌娃当家 贤妻造反 晏家嫡女 锦秀灵仙 爆笑花木兰 玉面鬼手 随遇而安之宅门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