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农业、农村、农民
一座破旧的城隍庙,面阔八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琉
璃瓦顶,庙内的神像在在北伐时国民军路过邯郸时便给予拆除,虽说这两年城内商会有意拆除东西配殿,在这里建起市场,可几经周折却未成行,而现在,这城隍庙前的牌匾却被摘下,换上了一面牌匾。
邯彰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选在城隍庙旧屋,这倒也不算是特例,进入民国后,几乎很少有修衙之事,当然这也同地方上财力窘迫不无关系,于是乎像这样旧寺破庙自然的成为了官署首选之地。
不过只是几天的功夫,这破旧的城隍庙虽说从外面看来似乎仍有些破败,可是内部却完全变了模样,高达十余米的大殿内被新区赶来的建筑工人,用钢架、木板隔成了两层,而一楼又用石膏隔板与木材隔出了会议室、办公室,至于东西配殿则隔出了办公室与宿舍,不过只是几天的功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总算见着了一些“公署”的气息。
若是按照《行政督察专员暂行条例》的《组织条例》规定,原本公署并不需要如此大兴土木,毕竟《组织条例》规定专员公署内设公务人员不过只有十几人罢了,不过凡事也有特例,正如同邯彰专员公署内部的大兴土木的改造,实际上就是为了扩大公署。
一大清早,十二位县长便早早的聚集到专员公署,今天这是他们来到邯郸的第四天,同样也是专员公署成立的第四天,四天之内,这专员公署的模样大变,只让孙振邦等人只觉得一阵惊讶,但却又在意料之中。
会议并没有选择在可以容纳百人的大会议室内举行,毕竟十二县陪同各县县长来邯郸的不过只有一名秘书罢了,二十几人的会议,只需要在小会议室内举行即可,长条型的会议桌两侧除去坐着十二县的县长外,还做着几名公署的署员、事务员。
“农业,农业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这是今年公署首要任务,也就是如何解决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的“三农”问题!”
会议开始时,并没有过多的客气,只不过是简单客套一二之后,管明棠便直奔了会议的主题,因为后世曾挂职过大队书记的缘故,因此,对于农业管明棠并不是一个外行。
正如同后世一样,“三农”问题从来都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而在民国更是如此,甚至比后世更为严重。
对于农村的重要性,管明棠自然再清楚不过,但是农业现代化,这简单的五个字,看似简单,可实际上却是中国近现代最大的一个命题。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南京政府并不是完全放弃了对农业现代化的追求和努力,恰恰相反,它在这一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但是,南京政府的农业政策几乎全盘失败了。在不断失败后,南京政府放弃了对农业现代化的追求,对广大农村实行了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放任自流的鸵鸟政策,失去了中国历史上农村变革、农业变革的一个有利时机,也播下了自己在大陆被推翻的种子。
别说是南京政府,即便是后世的那个起自于农村、得益于农民的政府,即便是解决农民及农村问题最成功的共和国,同样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现代化的问题,共和国以军事化即公社化的方式使农村走了另一条道路,最终只是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对农民的政治动员上,同样没能够完成农村的现代化变革,可以说,在农村的现代化变革上,近代以来,在长达百年之中,中国交的几乎就是一张白卷。
““三农”问题!”
眉头微微一跳,孙振邦看着坐于首席的管明棠眼光微变,原本他以为管明棠不过就是一个商人,可是能提到农民、农村、农业并把其归纳成“三农”问题,由此可见这人远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尤其是这第一次会议,他未问财政、保安、自卫,却直入“三农”更是让人能感觉到,他所图不小
“而“三农”问题,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农民问题,说白了,也就是人的问题,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农民的问题,农民需要教育……”
在管明棠作着会议报告的时候,他不时的观察着十二县县长的表情,从他们的神情中,管明棠可以觉察到这些县长的不以为然,实际上,这些话都是老生常谈,可管明棠却深知,教育农民的必要性。
任何改革,都必须有强有力的推行人员,农村改革自然也不例外。即使有相应的推行人员,他们还要能动员起大多数民众支持自己推行的改革,否则,成功的希望实在渺茫。
说白了改革的根本就是“人”的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动员人,如果不能动员、教育民众推动改革,任何的改革的努力都是白费,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农民、农业、农村三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中,农民的问题可以说是阻力最小的一个问题。
中国的基层社会基本上是一个由乡绅自治的社会,政府所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而这些乡绅可以说是政府对乡村实施统治的基础,同样的,如何打破并且利用这种基础是解决农村和农业问题的关键,可以说他们即是农业、农村改革的助力,也是阻力。
现在,对于根基未稳的管明棠来说,他不能也不想从根本上去触及农村的本质问题,只能在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最软弱、最无力甚至可以说“最容易下手的对象”——农民,从而一步步的解决“三农”问题。
“大家都从报纸上看到过当今天中国之模范省,当属广西,而广西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之模范省,其首要在于民团建设,因此,邯彰行政督察专区欲解决农民问题,必须先从建设“民团”始,以全面推行保甲制为契机,并行建设民团,进而谋求农村社会全面改革……”
如果说相比于这个时代的农业建设试验,管明棠最大的优势在于何处,恐怕就是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总结历史上各个时期各地农业建设利弊得失,进而总结出一个能够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案。
民团!
这是管明棠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通过对两个时代的农村建设问题的研究对比,在管明棠同样倾向于“农村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农民”,而教育农民的根本在于“政治动员”,而行之有效的政治动员,只有一个办法通过“军事化”的办法去解决,后世选择了公社,而在这个时代的广西选择了“民团”。
前者对于管明棠而言几乎等于政治雷区,那也就只剩下民团可供选择了,再则抗战迫在眉睫,民团建设不仅仅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样也是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通过民团建设从而达到动员农民的目的,这正是历史上“新桂系”的成功所在。
而且建设民团又可以获得农村士绅的支持,毕竟民团建设可以起到绥靖地方的作用,而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他们同样不会反对由官府统一建设民团,毕竟多年政局失控、兵祸连年,倒置不少人铤而走险、遂去为匪,无论是士绅还是农民都渴望拥有相对安定的环境,而建设民团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不会反对。
“好了,现在专区民团组织条例已经发到大家的手中,下面各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谈一下各自的看法!”
嘴上这么说着,可管明棠却压根就没有给他们反驳的时间,否则也不会现在才把组织条例发下,而这份组织条例是参考《广西省民团建设组织条例》制定,正如他最初意料的一样,众人不过只是匆匆看上几眼组织条例,便要匆匆的发表各自的意见,完全没有组织语言反驳的机会。(http://.)。
“这个,专员,建设民团即可起到绥靖地方、稳定农民的妙用,又可起到巩固国防之需,广西之成就,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可专区人口近五百万,若是以第九条规定:凡在专区辖内居住二年以上,有固定居所,年满十八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男子,不分城内和乡村,不问职业和省籍,都要徵编受训。民团的组织,既然这样庞大,经费自然是个大问题,而十二县经费……”
说话的是彰德县李桂德,在十二县中只有彰德与邯郸是“上县”,而在众县之中,他是任职时间最长的县长,自然的由他站出来出声反对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民团建设经费一应由区库支给!”
心知经费问题将是众人反驳的根本,对此管明棠的办法就是大包大揽,由区库支给从而解决众人驳的经费问题。
“那不知专员要怎么解决区库收入问题!”
一声反问的同时,方国勋这个毕业于北平政法大学,在众县长唯一的一位“考试”县长站起身来,朝着管明棠轻鞠一躬。
“专区所辖各县可谓是地瘠民贫,早已不堪苛捐之压力,还望专员能体谅五百万人民负担之艰苦,且莫再增捐税!
(三农问题是当代也是那个时代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是一个挑战,在前几本小说中,无语并没有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而在这本小说,特殊的时代使得三农问题更加的尖锐,也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四更了!求月票!第三更!)(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