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没那么讲究,或是铺了塑料袋,或是小石墩,或是木头桩子,四处都能坐。
大家正啃着瓜子,吃着糖果橘子,说说笑笑。
“回来了回来了,阳仔回来了!”有人看到刘立阳,马上激动地站了起来。
其他人原本坐着闲聊,这会儿也都站了起来。
大家看着刘立阳,双眼发亮,跟看到了财神似的。
“大家新年好呀!”刘立阳还没停下二八大杠,就冲着院子里喊了一声。
“哎呀,不好意思,实在是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了。”
刘立阳从二八大杠上面下来,匆匆放下撑脚架,拎起车篮子里的袋子走进院子。
“今天大年初一,我以为大家肯定都去走亲戚,还想着你们下午能来交货就不错了。”刘立阳笑着感慨。
扫了一眼,院子里有三十几个人,其中十多个是新人。
其余的二十几个人旁边都放着袋子,里面是钩好的大底。
也就是说,昨天放货给三十九个人,才不到一天,就有二十几个人来交货了。
这效率和热情远远超出了刘立阳的预想。
“阳仔,这事不怪你,要怪就怪你这活容易挣钱,在家里一闲下来就全给钩了!”
“可不是嘛!我昨晚一边看春晚一边就给钩好了,要不是上午回了一趟娘家,我早上就过来了。”
“我也是昨晚就钩好了,早上家里来了几个亲戚,不然我也早就过来了。”
“阳仔,听林大嘴说你家里还有很多货,我们也想过来钩,你看行吗?”
院子里你一言我我一语,说说笑笑,一个比一个兴奋,根本轮不到刘立阳开口。
渐渐的,刘立阳被包围起来了。
这要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们是要找刘立阳麻烦。
“大家等一下,账我会跟大家结,想要学的,我也会交。我先把东西拿进去屋。”刘立阳示意大伙坐下来,快步走进屋里。
“哎呦,这么热闹啊!”门外面传来了林丽春的声音。
林丽春也拎着钩好的大底过来了。
“大嘴来了啊!”
“大嘴,你不是回娘家了吗?我记着往年你都会在娘家住几天呀!”
“在家里能挣钱,我还在娘家住什么。孩子就要上初中了,我得赶紧多攒点。”林丽春提起孩子,一脸的幸福。
“是啊,我家两个也快上初中了。”
“我家三个都上小学,这年后的学费都要交不起了!”
“我家两个高中,一个初中,哪里都需要钱呐!”
95年的时候,虽然已经实行计划生育十多年了,可村子里大多数人家宁愿被罚款也要生二胎,三胎,按老一辈的话说,孩子多,家里热闹。
孩子一多,养育孩子,就成为了每个家庭最大的开支之一。
听到大家的闲聊,屋子里正要往院子搬货的刘立阳也算明白过来了。
这些家庭主妇,更多是想为了年后给孩子交学费,家里能宽裕一点,这才早早赶过来,想多挣一些。
人来的多,说明大家积极,热情高涨,这是好事,小作坊刚起步,需要大家有这样的干劲。
只是,一下子过来二十几个人交货,刘立阳的口袋就有些顶不住了。
早上从李国华那里结算了39块钱,买菜花了15,刘立阳的口袋里只剩下24块。
每个过来交货的人都是50双,一双5分钱就是两块五,刘立阳的钱只够结算9个人。
全部结算是没办法办到了,不过,刘立阳想到了两个方案来应对。
家里还有三千多双的大底,刘立阳将全部的大底搬到院子里。
看着刘立阳扛出大底,大家犹如看到刘立阳扛出了钱袋子,纷纷上前帮忙。
袋子摆放好后,刘立阳开门见山:“咱结算之前,有件事我得先跟各位婶婶说一下。”
“阳仔,有事直接说!”
“是啊,阳仔,你说,我们都听着。”
大家都安静了下来,看着刘立阳。
“行。是这么一个情况。我刚刚数了一下,交货的有二十五个人,每个人的工钱是两块五,合计需要六十二块五。”
“可我没想到大年初一会有这么多人来交货,我现在身上总共就二十几块钱。”
听到这话,那些准备交货的人,多数都握紧了手里装货的袋子,跟拽着钱袋似的,脸色也变的有些紧张,生怕会被刘立阳给骗了,白干一场。
刘立阳只觉得无奈又好笑:“你们不要紧张,钱我不会少了你们,而且,我只会让你们挣更多!现在,我提供两个方案,你们选一个,怎么样?”
听到可以挣更多,大家的眼睛又放出光芒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