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嗒嗒……
马蹄踏着结实的大路,飞奔出去,这已经是一天之中的第十波。京中的乱局还没有结束,张恪就以“护国”的名义,发下了命令,要求各地守卫疆土,不得造次,一切都按部就班。除此之外,张恪颁布了两条政令,第一条叫做“兴学令”。
所有州县必须设置州学县学,每所州学名额不低于三千人,县学两千,分成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面向所有学子开放,只要通过基本测试就可以入学。高级班则是针对有一定基础的老童生和秀才。不论是初级班还是高级班,一律享受津贴。
明朝早就有县学体系,只不过人数有限,最多百十几个人,张恪一下子扩张了几十倍,对于一般小县城来说,只要读一点书,就能上学。
中国历来讲究学而优则仕,读书当官是最好的光宗耀祖的终南捷径,书读得好,就能改变命运。同时期的欧洲,根本不敢想象,他们还是封建领主制呢,至于美洲,遍地都是追着野牛跑的印第安人,更别说读书学习了。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要能学习,有上进的途径,人心就安定了。
而张恪的第二道命令,更是让人欣喜若狂。
从明年起,也就是黄帝4336年起,连续三年,加开恩科,广揽人才。每科录取人数暂定一千人,如果成绩优秀,可以适当放宽。
这条命令下去。所有读书人都沸腾了,大明的会试三年一次,每一科三四百人而已。多少人熬白了头发。耗尽了心血,从青葱少年,熬得两鬓斑白,连个举人都考不上。在后世小丑一般的范进,放在大明朝,那就是老天眷顾的幸运儿了,可见科举之难。简直难于上青天。
张恪连开三场恩科,而且录取人数扩大了三倍,中进士的难度一下子下降了十倍不止。听到消息的时候,无数学子跪在地上,嚎啕痛哭,宛如杜鹃啼血。
上一秒还在痛骂逆贼无耻。要起兵声讨的学子转瞬就称颂新君英明仁厚。一转头,跑到家里,捧着书疯狂的用功。天赐良机,不抓住了,简直天理不容!
谁还有心思管大明的江山,朱皇帝要是有张皇帝的大度,哪里会丢失江山。
两道命令下去,蠢蠢欲动的读书人全都安静下来。别看常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是真正成功的造反都离不开读书人。比如刘邦就是有张良和萧何,朱元璋也有李善长和刘基等人辅佐。至于可怜的李自成只能弄到装神弄鬼的宋献策和牛金星,结果打下了京城却坐不住江山。
没有读书人